
我们经常会在《动物世界》或者《国家地理》等节目里看到幼狮们互相打斗的画面,我们认为它们只是练习捕猎和打斗的技巧。我们没有看到的是,他们也在学习如何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攻击性。你会发现当动物们为争夺本族群的统治地位而打斗的时候,他们往往不会将对方置于死地,甚至不会打成重伤,这意味着他们在攻击力控制方面非常擅长。作为人类我们的孩子同样需要玩打斗游戏,特别是男孩子,他们不仅在练习攻击能力,同时也在练习对自我的约束和控制。
攻击性游戏是无法避免的
很多父母不喜欢孩子玩攻击性游戏,他们会担心孩子在对抗中受伤,或者在游戏中出现真正的暴力倾向。虽然这种担心是有必要的,但是如果我们因为担心就杜绝孩子玩此类游戏,那么后果将更为严重。
虽然我们没有成长在战乱国家,但是孩子经常会暴露在真实或想象的暴力中,比如电影、电视、卡通片的暴力画面,暴乱、冲突、战争的新闻报道,这些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常接触的。他们需要与攻击的冲动和平相处,不管这种冲动是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如果我们不让他们在游戏中练习,他们可能会去真实的生活中练习。如果所有攻击性的游戏都被禁止,孩子可能会更着迷于战争和武器。如果连生气或者暴力的感觉都不被允许,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有问题。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不能禁止孩子们玩攻击性游戏,我们可以加入游戏,引导孩子走出暴力,在游戏中处理好情绪。
如何在游戏中引导孩子
1.普通的攻击游戏
曾经在育儿论坛上还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妈妈提问说:“自己的女儿对攻击性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喜欢听类似坏脾气山羊把怪物踢下桥的故事,谈到某些动物的时候她最关心的是它会不会咬人,和同伴在一起的时候喜欢互相推挤。”这些问题让家长恐惧,害怕孩子出现暴力倾向。
其实,这个小女孩只是在探索几样新鲜事物:她的身体能做什么,她能有几种办法控制自己的攻击性,以及别人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控制自己的攻击性。因此,她会因为在幼儿园和小朋友推挤时感到开心,也会关心动物是否会咬人。
面对这样年龄、这种情况的孩子我们可以设计如下两种游戏引导她们。一种是让她们作为攻击方,让她们咬自己的娃娃,然后在游戏过程中有父母指挥:“准备好,咬重一点,咬轻一点,咬久一点……”快速的转换可以帮孩子有趣的掌握对力量的控制,详细的玩法我们在日后的分享中再讨论;第二种游戏父母可以作为攻击方,父母装作咬人的动物,以笨拙和可笑的方式追赶孩子,但总是追赶失败,不是咬到椅子就是咬到自己,边追边说:“我必须咬到东西,哈哈,这个小孩子好嫩呀。诶呀,我怎么咬到了自己?”这样可以在愉快的环境里帮孩子探索自己的力量。
2.暴力的战争游戏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可能不屑于玩这种简单的打闹。特别是男孩子,他们开始喜欢玩战争游戏。这让很多父母更加担心孩子的暴力倾向。就像我们上面说过的,禁止是不可能禁止的,我们只能选择引导。
当孩子们在玩打斗游戏的时候,他们不只是在尝试使用自己的肌肉,同时也在探索冲突、结盟和策略之间的平衡。那么在游戏中要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在武器方面,我们尽量不要使用玩具枪,特别是仿真枪。这样的武器容易限制孩子的使用方法,我们可以使用假象枪或者其它武器,比如纸筒或指树枝。这样的武器可以帮助孩子拓展想象力和玩法,他们可以把这些道具想象成激光剑、魔棒、打狗棒等。
除了对武器的选择外,我们要与孩子愉快的商量出一套游戏方案,要有故事情节,并伴有假装的战斗音效,最好有一些经过设计的死亡场景。该游戏方案的设计要让孩子主导,由孩子提出创意和规则,演出交战状态、暴力和武器等他们所关心的主题。
游戏过程中父母负责保持游戏的轻松基调,或者引入各种主题。比如父母可以在游戏中引入关怀主题,扮演战地救护人员或者演绎与战友共生死的情节。
以上就是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内容,作为父母我们首先要做到对攻击性游戏不回避、不禁止,因为这类游戏可以有效的帮助孩子练习对攻击力的控制和使用。同时,父母们要主动的参与游戏,利用游戏引导孩子,帮助他们探索力量,练习控制自己的攻击冲动,与攻击冲动和平相处。
明天汪汪会继续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如何在游戏中激活孩子天性中的合作和勇气。大家还可以关注公众号“有鹿为伴”,喵喵老师每天与您分享中外名著故事和古代诗词欣赏等相关内容。
-
声明:本文由凯风血斧兰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如有侵权请邮箱联系352082832@qq.com